2003 年,当特斯拉决定用锂电池和软件定义汽车时,传统车企笑称这是 “硅谷疯子的玩具”;2006 年,戴森带着无叶风扇闯入家电领域,被质疑 “违背物理常识”。如今看来,这些跨界者用技术重构了行业规则 —— 特斯拉让汽车从机械产品变成移动智能终端,戴森用气流动力学重新定义了 “吹风体验”。如今大疆或许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当这家以无人机征服全球的企业,带着首款扫地机器人 ROMO 闯入清洁电器赛道时,外界的疑惑与当年如出一辙:为何要在这个 “红海” 市场中另起炉灶?
作为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 70% 的巨头,大疆的技术疆域早已超越单一品类:从赋予普通人“上帝视角”的 Phantom 系列无人机,到重塑手持影像规则的 Osmo 稳定器,再到 RoboMaster 背后的自动化技术积累,大疆始终在 “空间智能” 的土壤中深植根系。2025 年推出的 ROMO 扫地机器人,绝非突兀跨界,而是其技术脉络向家庭场景的自然生长。 在与大疆团队深度沟通并试用了整整100天,老马发现,大疆的目标远非再造一台扫地机,而是要用技术普惠的信念,再次重构规则,为迷失的清洁赛道校准新坐标。
展开剩余92%壹 清洁电器二十年
在 “内卷” 中迷失的千亿赛道
回顾清洁电器的进化史,堪称一场 “技术狂飙” 与 “用户痛点” 的拉锯战。2002 年 iRobot 推出首款扫地机器人 Roomba,开启了家用清洁自动化的元年;2016 年科沃斯带着 “扫拖一体” 概念登陆 A 股,标志着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 200 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 18%,中国市场渗透率却始终徘徊在 8% 左右 —— 这意味着,每 100 个家庭中,仅有 8 台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远低于吸尘器 70% 的渗透率。
表面繁荣下是深层矛盾:行业陷入 “参数内卷”,吸力从 2000Pa 飙升至 10000Pa,基站功能从简单集尘进化到 “自动上下水 + 热风烘干”,但用户满意度却持续走低。打开社交平台,“扫地机器人是智商税” 的吐槽层出不穷:避障时把拖鞋当成 “障碍物堡垒” 绕路三圈,拖布晾干后散发异味,基站漏水导致地板发霉,边角残留的灰尘逼疯强迫症用户…… 有网友戏称:“买前以为解放双手,买后发现每天都在给机器人‘擦屁股’,简直是‘扫地爹’。”
《Wired》曾尖锐指出:“现代智能家居最讽刺之处,就是让人花更多时间伺候机器。” 因为多数企业将清洁电器视为 “硬件堆叠游戏”,却忽略了核心痛点:智能化不是传感器的简单拼接,而是让机器真正理解环境;自动化不是增加功能模块,而是减少用户介入。
贰 大疆不是玩跨界
而是技术根系的自然生长
刚才铺垫那么多,其实是为了解答为什么大疆要在 “家电红海” 中亮剑?简单来说就是,行业有潜力、用户有痛点,大疆有技术!老马也亮个三点:
其一,大疆具备重构品类体验的能力。目前,85% 的扫地机器人用户投诉集中在避障失灵、清洁死角与维护繁琐三大核心痛点,多数品牌执着于头痛医头的局部改良 —— 加大吸力数值、叠加机械臂噱头、鼓吹基站功能。而大疆的破局刀锋直指系统级重构:双目鱼眼视觉与三激光雷达方案终结 “推着宠物粪便满屋跑” 的荒诞场景;首创会思考的柔性双机械臂动态贴合墙根桌脚,让 “覆盖率 100%” 从宣传话术变为现实;更以 16mm 超大口径吸污口和全链路抑菌设计,将基站维护周期拉伸至 200 天。这种从用户真实体验出发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用空间智能技术对清洁链路进行基因重组,在红海中劈开真正的体验蓝海。
其二,大疆不需要重复开发,只需要做技术下放。从无人机做到扫地机器人,看似是从天空到地面的业务跨越,实则是同一套空间智能语言的场景转译。大疆在无人机上锤炼出的 170° 超广角双目视觉化身扫地机的 “鹰眼”,毫米级障碍物识别能力让 2mm 数据线无所遁形;固态激光雷达阵列穿透暗光环境,复刻无人机在复杂地貌的精准建图能力;更不用说全局路径规划算法直接承袭自上万架无人机编队飞行的决策智慧。这种技术平权超越了简单的功能下放,而是将航空级感知系统注入地面清洁领域,让普通家庭得以享受曾经只存在于专业领域的智能精度。
其三,更深层的驱动,来自大疆 “技术普惠” 的价值底色。当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已在农业测绘、影视创作等 B 端场景开枝散叶,大疆选择将最尖端的空间感知能力锚定在 “家庭” 这一人类最原始的必需空间。通过定义 “用户介入率” 新标准 —— 基站自动排污抑菌、机械臂智能贴合边角、复洗算法动态调节清洁节奏。这种将高端技术转化为普适体验的思路,与无人机从专业设备走向大众消费的路径一脉相承,本质是用科技平权重新定义家居清洁的价值维度。
所以,老马认为,在大疆的战略版图中,扫地机器人的登场更像是 “空间智能” 棋局的关键落子,也是技术根系的自然生长。从 2019 年构建 VMV 体系提出 “做空间智能时代开拓者” 开始,大疆的产品矩阵便沿着 “空中 - 地面 - 家居” 的脉络有序延伸:无人机解决空中环境感知,自动驾驶方案探索道路动态交互,而扫地机器人则填补了家庭空间的智能拼图。这种布局并非寻求业务增量,而是以传感器、算法、机械控制的技术闭环,构建 “海陆空” 全场景的空间智能生态 —— 让机器从 “会飞”“会跑” 进化到 “会思考家居环境的每一寸空间”。
叁 百日深度体验
试论 ROMO 的自我修养
格局的事儿说完了,我们还是聚焦产品吧。若是产品站不住,老马之前写那么多就都是废话。
不知道各位看官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用扫地机器人时的心情吗?那份期待 “科技解放双手” 的兴奋现在还存在吗?因为工作关系,老马自己使用或者送给家里老人的机器人得有十多个,但是它们可能曾经把自己装得坑坑洼洼、会卡在拖鞋阵里哀鸣,会推着宠物 “地雷” 满屋涂鸦;看着墙角永远积着灰,而清理基站更是比扫地本身还累…… 久而久之,老马的 “扫地爹” 也慢慢都堆在了储物间里或者送给了还有期待的朋友们。
所以,三个月前,当大疆的首款扫地机器人 DJI ROMO P(以下简称 ROMO)送到我家时,老马是带着审视 “后来者” 的眼光,甚至预设了 “无人机巨头玩跨界能行吗?” 的疑问来体验的,没想到惊喜连连:
聪明:让机器真正学会 “看路识物”
传统扫地机的 “智障” 时刻,十有八九栽在 “眼神不济” 或者 “脑子不好” 上 —— 电线能让它卡成 “死机状态”,拖鞋堆会被当成 “障碍物迷宫”,更离谱的是曾见过某机型把宠物粪便推着满屋跑,活像一场 “灾难现场直播”。而 ROMO 带来的第一重震撼,是它不仅能 “看见” 障碍,更能 “理解” 环境 —— 当其他机器还在靠 “碰运气” 避障时,它已能像人类一样判断 “该扫还是该绕”,甚至能识别液体污渍与危险障碍物的区别。
ROMO 搭载了大疆无人机同源的顶级感知系统:前视 170° 超广角双目鱼眼视觉如同人眼般精准测距,结合环绕视角高达 285°、270° 的 3 颗双光源固态激光雷达。这套组合拳让 ROMO 拥有了 “毫米级” 的避障精度 —— 它能精准识别 2mm 粗细的数据线、5mm 的小积木!更关键的是其无人机同款导航规划控制算法:基于全局地图规划最优路线,结合局部环境实时动态调整路径,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 “老司机” 在开车。
这种 “看路识物” 的能力在障碍物识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传感器检测到宠物粪便等危险物时,它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并标记为 “不可扫区域”;而面对可清扫的安全障碍物时,会以 2-3mm 的贴边距离完成清洁。老马曾故意在客厅散落几根充电线和打碎了一个生鸡蛋,传统机型要么直接碾过生鸡蛋制造 “二次污染”,要么被电线缠住原地打转,而 ROMO 则像外科医生般精准避开鸡蛋,将电线周围的灰尘吸得干干净净。
这还不过瘾,老马还特意搬着 ROMO 去了极果实验室来了点极限测试,我们用多米诺骨牌搭建了 “雷区迷宫”。行业销量第一品牌的某旗舰扫地机器人进入迷宫后,没几步就迷失了自我,3 秒内撞翻半圈骨牌,场面堪比 “拆迁现场”;而 ROMO 则像手持细笔的艺术家,以毫米级精度沿着骨牌边缘游走,全程零触碰完成了整个清洁。
老马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种能力在目前的行业中,绝无仅有!大疆的实力是碾压级的存在。
干净:从 “扫大面儿” 到真正的 “零死角”
解决了 “看路识物” 问题,清洁效果则是下一个硬指标。在老马的印象中,扫地机器人往往只能搞定 “大面儿” 上的问题,墙边、桌脚、不规则家具底部这些卫生死角,最终还得自己手动补刀。ROMO 的第二重颠覆,在于将 “干净” 的定义推向了极致 —— 几乎做到了零死角覆盖。
其秘密武器是 “会思考的柔性双机械臂”。这绝非噱头!ROMO 可以基于实时构建的高精度局部地图和智能贴合算法,自主判断何时、以何种角度 “优雅地摆出”。不同于传统机型只能在直角墙勉强外扩,ROMO 的机械臂可实现无极贴边,完美攻克墙角、桌椅腿、橱柜底部等不规则区域。配合超薄机身设计和 25mm 的越障能力,家中再无它到不了的 “隐秘角落”。清洁动力上,25000Pa 的绝尘吸力(行业天花板级别)配合双旋臂 0 缠绕中刷和优化的直通式风道,吸力损耗极小,无论是宠物的毛发、散落的花生壳,甚至更顽固的垃圾,都能一扫而空。
以前用扫地机,老马总得在它下班后,拿着 PDD 买的角落刷去补扫那些边边角角,过几个月还得拿着长杆扫把,把床底下的毛絮团团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失落物给 “够出来”,而有了 ROMO,这些 “玩意” 通通下岗了!
省心:200 天免维护的自洽闭环
如果说 “聪明” 和 “干净” 是能力,那么 “省心” 才是解放用户双手的终极奥义。传统基站维护的繁琐(洗拖布、清污水箱、抠滤网、除异味)常常让用户叫苦不迭。ROMO 的第三重颠覆,是打造了一个近乎 “自给自足”、用户介入率极低的 “自洽系统”。
ROMO 的全能自清洁基站堪称革命。其核心在于一体化拖布盘设计和 16mm 超大吸污口(面积是传统基站的 6-7 倍)。四路高压水路强力冲刷拖布,巨大的吸污口瞬间吸入污渍,无需滤网!生鸡蛋、面条等凝胶形污物也能直接吸走,用户彻底告别手动拆洗底盘的噩梦。在健康层面,全链路 10 重抑菌技术覆盖水路(银离子模块、消毒液等)和风路(尘盒烘干、UV 杀菌等),从源头抑制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更令人惊喜的是三段式降噪系统,将集尘噪音降低了 80%,夜间清洁也不扰人清梦。官方宣称的 200 天免维护,正是基于这套从源头简化设计、高效清洁、强力抑菌的闭环逻辑。
目前大部分的用户场景是,即便基站能较好地完成机器人清洁,我们仍需趁机器作业时同步擦拭底盘、抠除滤网,在繁琐维护中扮演 “基站伺候者” 的角色。而 ROMO 通过系统性设计重构这一模式 —— 用户仅需完成 “装好清水、倒掉污水” 的极简操作,即可实现全链路省心体验。而若前装时预留上下水路,更可通过专用上下水替换套件取代水箱模块,构建自动给排水系统,最终达成 “仅需丢弃满载集尘袋” 的零干预清洁闭环,让扫地机器人真正回归 “解放双手” 的本质价值。
有品:透明美学点亮家居
长久以来,扫地机器人被视为需要藏匿的 “功能工具”。ROMO 的第四重颠覆,在于大胆挑战行业惯性,用设计语言重新定义清洁电器在家居中的角色。
老马家中的 ROMO P 是行业首款采用全透明设计的扫地机器人。它摒弃了传统的 “隐藏式” 思路,以水母般的通透质感和流畅曲线,将精密的内部结构自信地展露出来,完美诠释了大疆的极简主义与功能主义美学。其基站采用创新的模块化 “内外分区” 架构:内部集成电控、降噪、杀菌风道等核心并隐藏线材;外部清晰布局水箱、尘袋等交互模块。这种设计不仅保证了高效自清洁,更呈现出独特的 “透明化” 科技美感。
说实话,作为攒 PC 都要搞成 “海景房” 的科技直男,老马喜欢这种设计非常正常。但更意外的是家人的反应,老马媳妇夸它 “像件晶莹剔透的水晶摆件”,提升了客厅格调;老马儿子更是兴奋地追着它跑,说这是会打扫卫生的宇宙飞船!
反正把 ROMO 摆在家里,谁来了肯定都会注意到它。而它也用这种 100% 吸睛证明:优秀的工业设计本身就是生活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清洁科技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点亮家居空间的视觉焦点。
肆 拒绝 “为创新而创新”
大疆的产品哲学
写到这里,已经 4000 多字,老马估计能看下来的可能都是行业人士了,你们是不是还有几个尖锐的问题萦绕心头?其实,这些问题,我也带着同样的好奇,直接问过大疆 ROMO 团队的同学们。他们的回答,透着一种 “反内卷” 的技术务实和用户本位思考,老马只做转述,就不予置评了,请各位各自思考:
为何不追大火的外展机械臂?
大疆团队内部思考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如何让清洁系统整体的‘熵增’(混乱度增加)速率趋近于零?”
所以在他们看来,许多额外的复杂结构(如外展机械臂)看似解决了 5% 的边缘问题,却可能引入更高的故障率、维护成本和用户干预负担,这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效率的倒退。ROMO 的答案是 “会思考的柔性双机械臂”—— 平时内敛收纳,只在局部实时地图和智能算法判定需要极致贴边时(如不规则墙角、桌椅腿丛中)才优雅 “出手”。
它摒弃了花哨的 “表演”(毕竟让机器人捡回来一只袜子,还得配上一个专用的无盖垃圾桶),而追求的是全局智能化覆盖与用户 “零介入率” 的终极体验。
为何坚持双抹布而非清洁力更强的滚筒履带?
大疆这款产品打磨了 5 年多,据说什么方案都试过一遍之后,才产生了最终的产品。经过试错后,他们认为滚筒履带方案虽然在单一清洁力指标上可能占优,但其存在 “越扫越脏” 的致命缺陷 —— 毛发缠绕率高、污水箱维护极其复杂,用户不得不频繁手动清理,长期使用成本(时间和精力)陡增。
ROMO 的选择是回归用户 “省心” 的核心诉求:采用 2.5cm 超厚容污拖布,配合独创的智能复洗系统(自动感知脏污程度,必要时增加清洗次数)和 164ml 超大机载水箱(保持恒湿)。这是大疆找到的 “清洁力、维护便捷性、长期可靠性” 三者之间的黄金平衡点。
为何要做‘透明设计?这实用吗?
大疆为 ROMO 选择 “全透明设计”,绝非追求视觉噱头,而是一次功能主义美学的极致实践,这种设计传递出两个强烈的符号:
一是技术自信的 “裸呈”:传统扫地机用外壳遮掩内部结构,常因杂乱线缆或低劣工艺而 “见不得光”。大疆反其道行之,大胆展示内部精密模块(电控仓、风机、水箱),正是源于其严苛的堆叠工艺(系统化走线、模块化布局)和自研核心技术的底气(如自清洁系统)。他们说敢让人 “透视”,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实力宣言。
二是功能美学的 “显性化”:大疆的设计哲学(对标苹果、戴森)强调 “技术即美感”。透明设计摒弃了行业常见的装饰性 CMF(如镀铬件、炫彩面板),而是让功能结构本身成为视觉核心。风机的特定角度、模块的清晰分区、磁吸罩子的精密结合,都转化为一种冷静、秩序感的工业美学,契合追求科技质感的高端用户审美。
至于实用性嘛,它确实不直接提升扫地效率,但通过展现技术秩序感与可靠的自清洁能力,极大降低了用户对 “黑箱” 产品的维护焦虑,这可不可以认为是一种情绪 “实用” 呢?
伍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其实在ROMO 浸润日常的一百个昼夜,老马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大疆做出这么一款产品的思维主线 。直到恰巧看到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所写的话:“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它们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罗网,直到成为生活本身。”老马觉得自己有了答案,只有两个字“无感”。
在这一刻,科技终于皈依了古老的东方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发布于:湖北省正规的配资,股票配资安全,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